爲企業提供環境污染咨詢以及環保設備安裝咨詢,企業安全生産咨詢,消防工程施工和驗收咨詢,消防檢測咨詢和電力檢測咨詢,排污許可、環境應急預案等業務。
常用術語
(1)環境要素。環境要素也稱作環境基質,是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通常是指自然環境要素,包括大氣、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聲、光、放射性、電磁輻射等。環境要素組成環境的結構單元,環境結構單元組成環境整體或稱爲環境系統。
(2)環境遙感。用遙感技術對人類生活和生産環境以及環境各要素的現狀、動态變化發展趨勢,進行研究的各種技術和方法的總稱。具體地說,是利用光學的、電子學的儀器從高空(或遠距離)接收所測物體的反射或輻射電磁波信息。經過加工處理成爲能識别的圖像或能用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以揭示環境如大氣、陸地、海洋等的形狀、種類、性質及其變化規律。
【環境評估、環境應急預案】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編制企業可委托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編制。委托編制的,企業要指定有關人員全程參與。1、成立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組;2、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參照市人居環境委印發的《深圳市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技術指南(試行)》編制);3、編制環境應急預案;4、評審和演練環境應急預案(通常,評審組由環保管理部門人員、相鄰單位或居民代表、評審專家組成);5、簽署發布環境應急預案。
環境應急預案管理的實踐需要,2010年,環境保護部印發《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0〕113号)(以下簡稱《預案暫行辦法》)後,每個地方對于環境應急預案管理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知識大概建立了備案制度。具體在預案備案管理上面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存在。
(3)環境災害。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環境惡化所導緻的災害,是除自然變異因素外的另一重要緻災原因。其中氣象水文災害包括:洪澇、酸雨、幹旱、霜凍、雪災、沙塵暴、風暴潮、海水入侵。地質地貌災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鬥、地面沉降。
(4)環境區劃。環境區劃分爲環境要素區劃、環境狀态與功能區劃、綜合環境區劃等。
(5)環境背景值。環境中的水、土壤、大氣、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還沒有受到外來污染影響下形成的化學元素組分的正常含量。又稱環境本底值。
(6)環境自淨。進入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時間的變化不斷降解和消除的現象。
(7)水源地保護。爲保證飲用水質量對水源區實施的法律與技術措施。
(8)水質布點采樣。爲了反映水環境質量而确定監測采樣點位,采集水樣的全過程。
(9)水質監測。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分析技術,對地表水、地下水、工業和生活污水、飲用水等水質進行分析測定的分析過程。
【環境評估、環境應急預案】消防驗收咨詢:什麽是消防驗收:消防驗收是指消防部門對企事業單位竣工運營時進行消防檢測的合格調查,施工單位進行消防驗收時需要消防局進行安全檢測排查,同時需要出具電氣防火檢查合格證明文件,電氣消防檢測已被國家公安部列入消防驗收強制檢查的項目。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申報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應當依照建設工程消防驗收評定标準對已經消防設計審核合格的内容組織消防驗收。對綜合評定結論爲合格的建設工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出具消防驗收合格意見;對綜合評定結論爲不合格的,應當出具消防驗收不合格意見,并說明理由。
可是企業實踐裏,部分企業并沒有開展必要的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隻是盲目模仿,或者把編制工作完全交給技術服務機構,編完以後不去演練實施,這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要求不符。
(10)水質模型。天然水體質量變化規律描述或預測的數學模型。
(11)生态影響評價。通過定量地揭示與預測人類活動對生态的影響及其對人類健康與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來确定一個地區的生态負荷或環境容量。
(12)生物多樣性。一定空間範圍内各種各樣有機體的變異性及其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生态複合體總稱。包括基因、物種和生态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13)生物監測。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質量及其變化所産生的反應和影響來闡明環境污染的性質、程度和範圍,從生物學角度評價環境質量的性質、程度和範圍,從生物學角度評價環境質量的過程。
【環境評估、環境應急預案】環境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企業可以自行編制環境應急預案,也可以委托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委托相關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編制的,企業指定有關人員全程參與。編制步驟主要有:(一)成立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組。(二)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三)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四)評審和演練環境應急預案(五)簽署發布環境應急預案。
環保部門管理不足、環評信息收集不全面。《預案暫行辦法》将國控污染源設置爲省級環保部門備案,是環境應急預案管理開始階段的“權宜之計”,已難以滿足“屬地爲主”、縣級人民先期處置的要求。
(14)生态監測。是觀測與評價生态系統的自然變化及對人爲變化所做出的反應,是對各類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時空格局變量的測定。
(15)背景噪聲。除研究對象以外所有噪聲的總稱。
(16)大氣污染。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或由它轉化而成的二次污染達到一定濃度和持續時間,足以對人體健康、動植物、材料、生态或環境要素産生不良影響或效應的現象。
(17)大氣樣品采樣。采集大氣中污染物的樣品或受污染空氣的樣品,以獲得大氣污染的基本數據。
(18)大氣質量評價。根據人們對大氣質量的具體要求,按照一定的環境标準、評價标準和采用某種評價方法對大氣質量進行定性或定量評估。
【環境評估、環境應急預案】(1)環境自淨。進入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時間的變化不斷降解和消除的現象。(2)水源地保護。爲保證飲用水質量對水源區實施的法律與技術措施。(3)水質布點采樣。爲了反映水環境質量而确定監測采樣點位,采集水樣的全過程。(4)水質監測。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分析技術,對地表水、地下水、工業和生活污水、飲用水等水質進行分析測定的分析過程。(5)水質模型。天然水體質量變化規律描述或預測的數學模型。(6)生态影響評價。通過定量地揭示與預測人類活動對生态的影響及其對人類健康與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來确定一個地區的生态負荷或環境容量。
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受理除前述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和企業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